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本書是二十世紀瑰寶級人物、意義治療大師法蘭可九十歲時出版的自傳。法蘭可在心理治療界地位非凡,不單因為他繼佛洛伊德、阿德勒之後開創「第三維也納治療學派」,更因為其特殊的人生經歷——自納粹集中營倖存。他在集中營飽受摧殘,又失去了妻子、家人,就在絕望之際,內心卻浮現:「我是為某事而存在的……」這樣的呼喚。在絕境中傾聽天命的召喚,成為法蘭可重生的力量,進而成為其治療理論的核心。
很少有心理學家經歷如此巨大的創痛,也因此,法蘭可超越苦難、開創意義治療被視為奇蹟。這個治療理論著眼於「希望」,數十年來不僅造福無數精神疾患者,也是芸芸眾生困頓時的明燈。他一生為人的存在尋找意義,也寄望每個人都能找到更好的意義。
從書中可以看見大師的幽默、天才、感性執著,不時閃露的小智慧,而他超越巨痛後的豁達,更是令人景仰。法蘭可已經離世二十年,但他帶給世人的啟發卻歷久彌新,讓人深深反思自身存在的意義。
名人推薦
王浩威/作家、心理治療師
余德慧/前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本書導讀者)
李天慈/前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教授(本書審閱者)
南方朔/文化評論人
趙可式/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系名譽教授
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
法蘭可自從醫學院之後,即開始思考「意義治療」,他的不幸發落集中營,父母、妻子、妹妹慘遭納粹的毒手,使得他的意義治療不再追求意義的表層標地,而是直接進入意義自身。──余德慧/前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法蘭可站在一位神經醫學家的立場,累積多年的臨床經驗,又經歷了集中營的考驗後,更確定了自己的學說:生命絕對是有意義的,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找到(而不是發明)自己生命的意義。 ──李天慈/前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法蘭可的年代已經越來越遠,但他的書、思想與精神卻歷久彌新。因此本書在這個充斥喧囂、瀰漫虛無、人們渴望意義的年代,可說是具有時代價值的。──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介紹
維克多‧法蘭可(Viktor E. Frankl, 1905-1997)
曾任維也納大學神經暨精神病學教授,曾於維也納市立醫院門診部擔任神經科主任長達25年,他所創立的「意義療法」亦被稱為「第三維也納治療學派」。哈佛、史丹佛、達拉斯、匹茲堡等大學都曾邀請他擔任客座教授,他也曾以特聘教授的身分至美國聖地牙哥與加州等地的國際大學任教。
法蘭可教授1905年出生於維也納,在維也納大學取得了醫學博士學位後,又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二戰期間,他曾在奧斯威辛以及其他幾座集中營內度過三年的歲月。
他在世界各地巡迴演講了無數次,前後共計四十年。他曾獲得歐洲、北美、南美、亞洲與非洲等地的大學頒發的總共29個榮譽博士頭銜,在他榮獲的許多殊榮當中,亦包含了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普菲斯特奧斯卡獎,以及奧地利科學院的榮譽會員。
法蘭可教授的39本著作至今已被譯成48種語言,其中英文版的《意義的追尋》(Man's Search for Meaning)已發行達百萬本,並榮登「美國十大最具影響力書籍」之列。
1997年,維克多‧法蘭可教授於維也納逝世。
目錄
【推薦序】在黑暗裡點燃燈火/南方朔
【審閱者序】深究人性的導師/李天慈
【導讀】這個人,還有他的天命——談維克多.法蘭可的存在/余德慧
原出版序 瑪汀娜.賈斯特─甘佩
雙親
童年
理性
感性
幽默
嗜好
求學
與精神分析學派的爭議
職業選擇﹕精神醫學
醫生的影響力
哲學思考
信仰
我與個體心理學
意義療法的起步
理論與實踐﹕青少年諮商中心
實習醫生
「合併」
抵抗「安樂死」
簽證
緹莉
集中營
遣送
奧斯威辛
集體罪責
回到維也納
關於寫書
迴響
與哲學大師的會面
到世界各地演講
關於年老
覲見教宗
苦難的人
後記
【附錄一】維克多.法蘭可生平
【附錄二】維克多.法蘭可重要著作
【附錄三】延伸閱讀
序
意義的呼喚與探尋
本書是意義治療學創始人維克多‧法蘭可的自傳。原書英版出版於一九九七年,迄今已二十個年頭。心靈工坊於二○○一年出版本書中譯本,也匆匆過了十六年。雖然二十年過去了,人類也早已邁入二十一世紀,法蘭可的年代已經越來越遠,但他的書、思想與精神卻歷久彌新。因此工坊出版本書二十周年紀念版的中譯本,在這個充斥喧囂、瀰漫虛無、人們渴望意義的年代,可說是具有時代價值的。
放眼當今世事,工業四‧○即將挾萬鈞之勢席捲狂潮,在未來十到二十年間徹底改變目前我們認識與生活的世界,這場巨變的陽光面是,透過人類資訊與生物及物理層面的智慧整合,能夠更大幅地提高生產價值,同時也創造出更滿足人性操作需求的智慧作業系統,如生化醫療精微機具、機器人、物聯網等。但正如前三次工業革命在帶給人類巨大生產利益的同時,也為社會投下劇烈震盪不安的變素一樣,第四次工業革命預料將為全球社會帶來更為根本、全面、迅速的衝擊,且影響更為深遠。其中僅大量的白領失業一項,對個人生命意義安頓的衝擊即難以估量。
回到台灣社會,除了無法自外於工業四‧○的衝擊挑戰之外,在高齡化社會中進行的年金改革、少子化浪潮下教育體系的崩解,以及虛弱中搖擺前進的長照體制,在在皆是需要審慎因應、卻難有解藥良方的危機。當社會體質愈因劇烈變革而顯得脆弱,伴隨個人生存而來的意義危機也隨之加深,探尋意義的需求也隨之高漲。值此時刻,法蘭可──這位從人性考驗極致的納粹集中營脫身,且一生致力以意義治療協助人們走出憂鬱、自殺企圖及存在空虛的醫師──的自傳能夠再度問世,可謂此其時也。多年來我個人服務的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的入學考試的必讀教材之一,便是法蘭可的《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編按:即本書隨後各章節所說的《意義的追尋》)這本意義治療的經典之作。理由是:法蘭可的意義治療學是他個人從死亡的邊界處境所透悟出來的生命道理,而且這對於深陷人生各種意義困境的當事人而言,提供了一條可行的救助之道,足以提供生死場域的助人工作者思索參考。當學生想繼續深入探討法蘭克的意義理論時,我除了引介法蘭可的西文原著及意義治療的二手研究資料外,也不忘推薦這本自傳體的《意義的呼喚》,因為要了解一個人的思想與學問,往往不能迴避認識他的人生經驗歷程,尤其是攸關心性天命之學的意義治療,更是如此。認真的讀者總能從中獲取對法蘭可意義治療學說更生動的第一手了解,也因此更能契入意義治療學的時代精神。
從法蘭可的觀點看,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問題,是處於一種存在真空(existential vacuum)的狀態。美國宗教學者大衛‧羅伊(David Loy)曾分析,神話除魅之後的當代唯物導向社會,目標只在創造更好的科技與經濟條件,卻將意義構造的權利交給了個人。表面上人們似乎由此取得極大的選擇自由,但是卻難免空洞化的危機。對此,法蘭可曾說,現代人的兩難就是不再聽從本能說必須做什麼,也不再接受傳統教導我們必須做什麼,可是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這種價值危機往往產生從眾從俗(做別人做的事)與順服權威(做別人要求的事)的行為反應,因為只有在這兩種替代的狀況下,人才可暫時豁免存在焦慮與意義空虛的折磨,但這卻是以犧牲個人自由或逃避自由(佛洛姆用語)換來的,代價極為沉重,後果影響也極為深遠。羅伊則深入剖析,掩藏在金錢、愛情、名譽及科技等世俗價值追求背後的,其實是必朽的人類在追求不朽的靈性價值,但因為範疇錯置的緣故,所以注定無法從這些物質手段實現超越的精神意義。
無論是以追求財富、名利、情愛或科技控制做為人生替代性的價值目標,或者是躲在群眾或潮流價值背後及臣服於權威之下逃避價值選擇的自由,都只是現代人所面臨的意義危機之徵兆與樣貌而已,究其本質,仍需回歸法蘭可意義治療核心的「高度」(altitude)概念。法蘭可曾於其著作中,毫不掩飾地批評「深度」(depth)心理學的潛意識概念,認為此學說貶抑了人的意識主體,他以具「高度」心理學意涵的意義治療學說取而代之。法蘭可所謂的「高度」,即是還原了人在縱向層面上的意義向度,他認為世間許多的矛盾弔詭皆因侷限於二維的「平面」邏輯,若能探尋人的靈性價值,則表象上的矛盾弔詭皆將在「立體化」的三維世界消弭於無形。法蘭可這個意義危機的靈性處方似乎回應了前述羅伊所謂當代世俗價值空洞化的問題。
法蘭可的意義與治療理論簡潔明快,不難理解;儘管他的理論與應用在心理治療及宗教心理相關學科中遭遇某些負面的評價,未能引起學術界相應的共鳴,然而意義治療學的歷史貢獻已無庸置疑。他個人在集中營飽嘗憂患,卻以意義追尋回應,從而迴然獨脫的生命典範,從來都是深陷意義危機的現代人午夜低迴時照亮黑暗的長伴明燈。閱讀《意義的呼喚》這本書,不僅能重新審視意義治療學的思想形成軌跡,同時也能夠見證法蘭可以生命書寫本書的道德人格與精神力量。所謂「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良有以也。是為之序。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70851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還在集中營的時候,我就對自己許諾,如果有天能再回到維也納,我會立刻去照顧波茨爾。所以我回到維也納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他。就在去拜訪他之前,我得知緹莉已死的消息。到了這位昔日老師面前,我再也忍不住痛哭了起來。但很遺憾的是,我幫不了波茨爾的忙:就在這一天,他因為之前的納粹黨員身分而被撤職,並且不得申訴。而就像所有其他的朋友一樣,他很擔心我會自殺。皮特曼硬逼著我在一張空白表格上簽名,然後用這表格去幫我申請了一個職位,就這樣,此後我做了二十五年的維也納市立醫院門診部神經科主任。
剛回到維也納幾天後,我去拜訪一位朋友保羅‧波拉克,跟他說我父母、哥哥還有緹莉都死了。我還記得,我那時突然哭了起來,並對他說:「保羅,說真的,如果一個人一下子遭遇這麼多,受了那麼多的考驗,那一定有其意義。我覺得,我只能這麼說,似乎有什麼在等著我,期待我去做,我是為某事而存在的。」然後我心情輕鬆多了——畢竟在那樣的時刻,沒有任何人能比這個老朋友保羅更了解我——即使他只是沉默以對。
繼任波茨爾出任大學醫院神經暨精神醫科主任的是歐托‧考德斯(Otto Kauders),他勸我寫第三稿也是最後一稿的《醫師的心靈關懷》,並把它拿來當做大學授課資格鑑定論文。這似乎是我那時覺得唯一有意義的事,於是我埋頭苦幹。
我不停地口述,三個速記員輪班替我打字,才有辦法寫下我每天從心裡傾吐而出的。而工作的地方是個沒暖氣、沒什麼傢俱、用紙板貼住破窗的房間。我在房裡踱來踱去,不斷口述。我至今還記得,我有時筋疲力盡地倒在椅子上哭了起來。我深深沉溺在自己的心思裡,痛苦的領悟時而襲來。我如水閘門開,欲罷不能……。
同樣在這一年,我用九天的時間口述了那本關於集中營的書,後來這本書的英譯本在美國賣了九百多萬本。口述進行時,我決定匿名出版,這樣我可以更坦率說出心裡的話,所以出第一版時,我的名字也就沒出現在書的封面上。我的朋友勸我應該註明自己的名字來為書的內容負責,而我也覺得無法反駁他們的論點和要我拿出勇氣負責的呼籲,但書早已在印刷了。
妻子含淚簽下離婚書,次日總裁發現孕檢單,他整個世界尋她9 ... 第1章 接受不了 「別,別在我爸面前!不要!」 宋斯曼無數次與顧少霆相擁,衛生間,辦公室,樓道間,野外,每次她都求顧少霆給她。 可這一次,她卻聲嘶力竭的哭著喊「不要!」 「不要?呵!你忘了平時端杯咖啡都要在我面前解開兩顆襯衣扣,然後往我身上蹭?」 「現在說不要?裝純給你那個坐在輪椅上不能動的死爹看?」 ... 說著,顧少霆乾脆將宋斯曼拖到辦公桌邊,辦公桌前輪椅上坐著的老人歪著頭,全身發抖,雙目圓瞪! 老人的嘴歪著,流出口水,全臉通紅想要表達,可嘴裡只能發出「嗚嗚」的聲音。 宋斯曼想跑,瞬間被顧少霆壓趴在辦公桌前。 宋斯曼恨不得立刻跳樓去死! 這是當著她至親的面啊! 顧少霆看著輪椅上的老人,「宋淵,你看看,你的女兒,你這輩子唯一的女兒,現在的樣子,不但如此,她上大一就跟了我,我只要想要,打個電話給她,她就會趕過來!」 ....................................... 「從此後,我們兩清了!過去的十年,當我從來沒有遇見過你……」宋斯曼眼中淚水決堤,轉頭看向法官,哽咽卻鏗鏘堅定的說道,「我認罪!」 未完…… ↓↓↓ 喜歡文章的寶寶們,動動小手點個讚,評論區更精彩,歡迎留言評論哦~~ 移步公眾呺, 《思華閱讀》 , 回 , 斯曼 , 然後讀完整。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Aza74KR.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4148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台中睡眠品質變差看什麼科台中手抖中醫推薦太平區睡不著看什麼科
豐原心悸治療中醫 台中焦慮不安中醫推薦 網友都推薦的中醫診所北屯手抖看什麼科 西屯躁鬱恐慌治療中醫 當地人都推薦的中醫診所潭子味覺異常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南屯胸悶看什麼科 Dcard推薦的中醫診所北屯腎臟功能異常改善中醫診所 龍井瞳孔擴張或收縮治療中醫 很多人都在這中醫診所看好的